2025年10月15日 - 17日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展会动态

聚合物光稳定剂的类型与抗老化机理快来了解一下

在当今的材料科学领域,聚合物材料的应用极为广泛,然而,它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紫外线的侵蚀,从而导致性能劣化、老化甚至失效。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光稳定剂应运而生,成为保障聚合物材料长期稳定服役的关键所在。

光稳定剂按照作用机理主要可细分为四类,每一类都有着独特的作用方式和特点,共同为聚合物材料构筑起抵御紫外线破坏的防线。
首先是光屏蔽剂,像炭黑、氧化锌等就是常见的代表。
它们犹如一道坚实的屏障,能够高效地吸收或反射紫外线,阻止其穿透进入聚合物内部。

以炭黑为例,其强大的吸光能力使其在许多户外应用的聚合物材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某些橡胶制品和塑料制品。

然而,这种光屏蔽剂也并非完美无缺,它具有遮光性和着色性,这就决定了其仅适用于不透明材料,对于那些对透明度有要求的聚合物应用场景,光屏蔽剂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紫外线吸收剂则是目前在光稳定剂家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成员。
这类稳定剂能够精准地选择性吸收高能量的紫外光,并巧妙地将其转化为热能或其他低能辐射释放出去,从而有效防止聚合物中的发色团吸收紫外线能量,进而抑制光氧化反应的发生。

例如,在许多塑料制品中,紫外线吸收剂的存在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和外观保持性。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其防护效果受到朗伯-比耳定律的制约,在保护制品表面和薄制品方面存在不足,而且还容易出现挥发、喷霜、迁移以及被溶剂抽出等问题,这些缺点在一些特定的应用环境下可能会对聚合物材料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猝灭剂主要是以镍的有机络合物为代表。
它们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降低激发态分子的能量,使得聚合物分子能够从高能的激发态迅速回到稳定的基态,从而避免了因高能激发态分子引发的一系列光化学反应,有力地保护了聚合物。
不过,这类光稳定剂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色深、毒性和环境污染较大,并且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分解变色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尤其是在对颜色和环保要求较高的领域。
自由基捕获剂,受阻胺类衍生物较为常见。
它们通过积极地清除自由基,有效地切断了自动氧化链反应,从而实现光稳定的目的。在许多聚合物材料中,自由基捕获剂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的耐光老化性能。
但它也有自身的弱点,由于其具有碱性,与酸性基质聚合物和添加剂之间会存在对抗作用,在酸性环境中,其性能会大打折扣,同时也存在易挥发、喷霜、迁移和抽出等问题,这就要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谨慎考虑其与其他添加剂的兼容性以及应用环境的酸碱度。
光稳定剂的选择并非是简单的孤立决策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
从树脂本身的特性来看,需要重点关注树脂的敏感波长与紫外线吸收剂的有效波长是否一致。只有两者相互匹配,才能确保紫外线吸收剂能够精准地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保护聚合物材料。
例如,不同种类的聚合物由于其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差异,对紫外线的敏感波段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光稳定剂时必须进行针对性的筛选。
光稳定剂与其他助剂之间的协同效应不容忽视。
与抗氧剂和热稳定剂的协同作用尤为关键。抗氧剂能够抑制聚合物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氧化反应,而热稳定剂则可以提高聚合物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当光稳定剂与这些助剂合理搭配使用时,能够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全面提升聚合物材料的综合性能。
例如,在聚乙烯的应用中,将 2 - 羟基 - 4 - 烷氧基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有机镍络合物类光稳定剂与受阻胺抗氧剂以及硫代二丙酸酯类抗氧剂并用,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的耐光、耐热和抗氧化性能,使其在更广泛的环境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性能状态。
制品的厚度和光稳定剂的用量也是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
对于薄制品和纤维而言,由于其比表面积较大,紫外线更容易对其造成损伤,因此需要加入较高浓度的光稳定剂来提供足够的保护。而对于厚制品,由于紫外线在穿透过程中会被逐渐吸收和散射,相对来说对光稳定剂的浓度要求就会低一些。
例如,在一些塑料薄膜的生产中,就需要添加相对较高比例的光稳定剂,以确保薄膜在户外长期使用过程中不被紫外线快速降解;而对于一些大型的塑料管材等厚制品,光稳定剂的用量则可以适当降低,既能满足性能要求,又能降低成本。
光稳定剂在不同的聚合物材料中的应用表现也各有差异。
在聚氯乙烯中,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和三嗪类光稳定剂被广泛应用。但由于聚氯乙烯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热稳定性,因此在选择光稳定剂时,必须充分考虑它们与热稳定剂之间的相互影响。
例如,某些光稳定剂可能会与热稳定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两者的性能发挥,所以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经验来筛选出最佳的搭配组合,以确保聚氯乙烯制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既能保持良好的光稳定性,又能具备足够的热稳定性。
聚乙烯中,2 - 羟基 - 4 - 烷氧基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有机镍络合物类是最常用的光稳定剂。
如前所述,与受阻胺抗氧剂以及硫代二丙酸酯类抗氧剂并用时,能够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这使得聚乙烯材料在户外应用中,如农业薄膜、塑料管材等领域,能够更好地抵御紫外线、氧气和热量的侵蚀,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和更换频率,为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可靠的材料保障。
聚丙烯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存在叔碳原子,使得它相较于其他聚合物更容易发生老化现象。因此,在聚丙烯的光稳定化处理中,需要使用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有机镍络合物及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等多种类型的稳定剂进行复合配方设计。
通过合理调配这些光稳定剂的比例和种类,能够有效地提高聚丙烯材料的耐光老化性能,使其能够在户外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外观质量,拓宽了聚丙烯在汽车零部件、户外家具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在聚苯乙烯和 ABS 中,光稳定剂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在 ABS 中单独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往往效果不佳,这是因为 ABS 的复杂分子结构和组成使得其光老化过程更为复杂。
但当紫外线吸收剂与抗氧剂并用时,却能够显著提高其耐候性,这是由于抗氧剂能够抑制 ABS 在光老化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反应,与紫外线吸收剂协同作用,共同抵御紫外线和氧化的双重破坏,从而保证 ABS 制品在户外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使其在电子电器外壳、建筑装饰材料等领域能够稳定可靠地发挥作用。
聚合物光稳定剂的类型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抗老化机理和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树脂特性、助剂协同效应、制品厚度和用量等多种因素,针对不同的聚合物材料选择合适的光稳定剂配方,才能充分发挥其光稳定作用,延长聚合物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其性能稳定性,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材料支持。